当前位置:红牛小说>历史>民国不求生> 第一百三十六章 烟台豪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六章 烟台豪杰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同英法两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中规定增开牛庄、登州等十口为通商口岸,而后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除增加天津为通商口岸外,也没有规定烟台为通商口岸。

但烟台却逐渐代替了登州在原来胶东半岛的港口地位。

按照不平等的《天津条约》的规定,山东地区只开放一个通商口岸——登州。但是烟台港是一个天然港湾,整个港湾呈U型向东和东北方向敞开,崆峒群岛在东北部兀峙海面,形成两个宽阔的海口。

1861年1月19日,英国驻华公使派马礼逊到登州筹办领事馆和开埠事宜。行前,马礼逊曾亲自访问过在烟台驻扎过的法国军队的将领们,详细了解了烟台的地理及港湾等情况。

英国人最初想在山东内地的临清、东昌、济宁、曲阜一线寻找开埠城市,但是内地河流狭窄水浅,大船不能行进,仍在登州沿海选择开埠地点。

至于登州,英国人认为登州水城水浅,并且港口外水域没有船舶避风场所。因为当时的对外贸易活动主要靠船舶,没有适合的自然港口是不能顺利开展贸易的。

于是烟台便取代了登州,成为山东最早的开埠城市之一,并因此慢慢取代了登州历史上在胶东半岛显赫的地位,成为了现在胶东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烟台开埠后,西方列强乘机而入,纷纷涉足这古老的海滨。英国人依仗在烟台开埠的特殊作用和最先来到烟台的有利条件在烟台山上最好的地段购地盖起了领事馆。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挪威、瑞典、德国、日本等国先后在烟台山上设立领事馆,从1861年烟台开埠至1932年共有17个国家在烟台设立领事馆。

西方国家除在烟台山上设立领事机构外,还在烟台山下设立洋行、银行等。1864年英国商人在烟台山下首设和记、汇昌两洋行,经营进出口贸易和航运代理等业务。至1891年,烟台共有英、德、美、日等国外商洋行11家。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承认外国在华投资权,烟台遂成外商主要争夺市场之一,洋行急剧增加。1901年外商发展到2陆家,1906年增加到40家。

烟台自1861年8月开埠后,吸引着内地劳动力向沿海流动并在烟台聚居。这是烟台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基础。

开埠十年后,烟台从事各行业的人员总数已经达3万多人,其中外国人250人。到清末时烟台城市人口发展到近十万人。并且发展有相当工业规模,先锋队政权的老朋友南洋华商大亨张弼士就在烟台投资建设有葡萄酒厂、卷烟厂和棉织厂——当然,在谢葆璋司令率领舰队于烟台登陆以后,随行抵达烟台的两个营北伐军就把张弼士的那些产业全部没收了。

烟台港口的海面上,波涛汹涌,白浪滔天,由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颁布了新的军服条例,所以谢葆璋也换掉了他穿着很长时间的清朝海军军服,换成了一身全新的、初生的民国海军的制服。

在码头上,还有许许多多年纪轻轻的少年学生,肃立成列。他们都是烟台海军学堂的学生,听闻老校长率领舰队在烟台登陆,将要领导革命,当然无不欢欣鼓舞,那股子兴奋的劲头儿简直要从脸上踊跃而出了!

在晚清军界极富盛名的“北洋士官三杰”之一、北伐军四方面军总司令蓝天蔚,苦笑道:

“镜如兄,胶东之事还要指望你呀。”

谢葆璋沉着点头,他和蓝天蔚都站在海容号防护巡洋舰的甲板上。这条军舰放在列强海军中,不过是刚诞生就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轻型舰艇,但放在中国,无论是其吨位还是火力,都堪称水面上的巨无霸,其重炮对陆地的炮击,威力也是震撼人心的。

毕竟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重炮,北洋军也没有几门。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原来先锋队所属的第一舰队、镇江都督府所属的那几条兵舰,还有沪军都督府控制的一部分海军,全都合并到了一起,其中的绝对主力海容号,就被交给了谢葆璋,作为第一舰队的旗舰。

这也算马日事变善后会议上,同盟会对先锋队的妥协退让之一。

谢葆璋的性格还是那样一贯的低调沉稳,他一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一手握住蓝天蔚的手,说道:

“季豪兄,烟台光复赖胶东十八豪杰之功,我们远道而来,还是要尊重本地革命军政府的意见。这样才能尽快形成合力,打出胶东,与林先生会师济南。”

军舰靠岸,荡起无数波浪与泡沫,岸上烟台海校的水兵学生们,都举起双手,好像人浪般欢呼着老校长的到来。

甲午战争结束后不久,清政府开始重建北洋海军。此时,急需大批海军人才,而北洋原有的海军学校——天津水师学堂,在八国联军之役中已毁于兵燹。于是,萨镇冰奉命择址另建海军学校。经过反复论证,最后他把校址选在了烟台。

当时,曾作为北洋海军基地的天津、旅顺、青岛、威海等港口相继被列强瓜分,在剩下的北洋港口中,烟台的条件相对较好。1902年还成立了负责培训士兵的海军练营。海军练营设在东炮台附近,“正当海边,且内有余屋”。负责实际筹建工作的谢葆璋认为,这些旧营房稍加整修,就可以用作海军学校的校舍。这样,既能节省开办经费,又能节省筹建时间。

再者,萨镇冰当年在甲午战争中曾亲眼目睹文登、荣成籍的水手勇猛善战。因此,他决定在烟台建校,以便多招收一些烟、威一带的学生入校学习。

烟台海校创建不久,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06年,中国首次派遣海军学生赴日本留学,烟台海校就有24人入选,居各海军学校之首。同年,又有两人被选派到美国留学。

谢葆璋任校长时,比较放任革命思想在校内的传播。去年,也就是1911年初秋时,清廷专门指派二十多名八旗子弟入学,因他们学力低下,故设专班。汉满学生不相往来,秋季运动会因竞争而斗殴,满族学生全部离校告状,遂由登莱青道台出面解决,勒令学校开除肇事汉族学生。

在谢葆璋的保护下,这批被开除的肇事学生,还得以到上海高昌庙海军提督衙门谋取差事,其中不少人奉派通济舰实习。

武昌起义时,该舰奉令驶烟台,载运海琛、海筹、海容三舰所需军火驶往湖北,抗拒革命军。这批学生就趁船驶至中途,胁迫舰长,请即响应革命,并同10余舰会集于南京上游之大胜关,夜间驶过南京,齐集镇江,宣告反清,拥护革命。

所以今天当谢葆璋带着海容舰重新回到烟台的时候,当那些之前被清廷开除的肇事学生也都回到烟台时,所有人均不胜感慨,革命的热情又更胜一筹。

谢葆璋看到码头上还有青年学生,竖起一面血书的旗帜,上面写道:“打到济南城,活捉靳云鹏!”忍不住拍栏赞叹道:“我烟台海校莘莘学子,武风长在,不愧为汉族子弟!”

以谢葆璋那种内敛的性格,能够发出这种赞叹,也可见他回到多年生活和工作的烟台时,心情是多么的神往澎湃。

烟台当地的革命者,是在十一月十二日时就已经光复了烟台,并成立了烟台军政府。但是军政府的成分十分复杂,烟台首义的“十八豪杰”,既有老同盟会,也有当地的缙绅和胶东一带的绿林豪杰,也有烟台本地的海军军官和防营将领,其实乌合而成。

最初大家公推烟台海防营管带董保泰为军政府总司令,但董一再推辞不就任。这时恰好清军舞凤号炮舰由天津开来,该舰管带王传炯假称赞成革命,表示誓与革命党人合作,“十八豪杰”成分复杂,意见不统一,又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便轻信了王传炯,公举他为军政府司令,大部分革命党人遂渐渐被排挤于军政府之外。

王传炯攫取烟台军政府大权后,首鼠两端,还经常与把持省城临时政府的孙宝琦暗通声气,相互勾结,排挤、压制革命党人,破坏革命成果。革命党人强烈要求军政府组织力量西征,以打破清军对革命势力的围剿,支持各地的武装起义,但王传炯按兵不动,阻碍革命的进展,给清朝反动势力以喘息的机会。

不久靳云鹏等人在济南颠覆了山东都督府,结束了山东省短暂的独立历史,烟台的革命形势也迅速低落下去。

只是由于许多济南的革命党人,逃亡到烟台,无形中又增强了革命党人的力量,才使得王传炯不敢公然结束军政府的独立状态。

现在蓝天蔚和谢葆璋率领第一舰队的兵舰,搭载三千民军登陆烟台,王传炯再没有任何跳梁之力。他乖乖取出临时军政府的一切印信,也等候在码头附近,表现得比周围任何人都要服帖顺从。

但是蓝天蔚已经从山东同盟会的徐镜心、谢鸿焘、丁惟汾等人那里,提前获知了王传炯里通北洋的消息。

蓝天蔚刚一下船,看到王传炯还在那里点头哈腰,便招了招手,四方面军第一旅(也是四方面军唯一一支部队)旅长商震便亲自带着警卫将王传炯拿下。

“王司令。”蓝天蔚脸色肃穆铁青,“尔诱捕拘押我同盟会党人,又勾结济南,意图颠覆烟台军政府,罪不容诛,只因临时政府初设,念尔尚未对我同志作出真正流血举动,饶你一条性命……拿下王传炯!”

烟台临时军政府的总司令王传炯,还没来得及多吱一声,就被革命官兵们五花大绑拖了下去。这一切看在谢葆璋的眼里,又令他感到蓝天蔚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物。

这位同盟会背景浓厚的四方面总司令,看来也不好相与啊……

林先生,先锋队要控制四方面军,恐怕还没那么容易。

谢葆璋如此想到。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